繁體 | 简体 | English    
新聞發佈相關報導
  《毒舌大状》善导教育场暨新品牌发布会 6.3.2023  

《毒舌大狀》善導教育場暨新品牌發佈會

 

善导会获《毒舌大状》发行商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全力支持,在3月4日于电影主要拍摄场地前北九龙裁判法院「一号法庭」内举行放映会《毒舌大状》善导教育场暨新品牌发布会。映后分享环节有幸邀得电影导演吴炜伦先生、演员栢天男先生、麦子云先生及法律顾问钟凯婷大律师与本会代表进行「法律对法律」深度交流。放映会后有导赏团与参加者重温法院昔日风光,并率先参观未来全港首间「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更多报导,欢迎点击阅读:

  说好古事 24.1.2023  

說好古事

 

善导会总干事李淑慧女士(Anthea)接受新城知讯台《说好古事》专访,细谈「北九. 未来」发展项目,活化前北九龙裁判法院,成为本港首间「普及司法教育中心」,当中分享活化计划特色、财务计划、合作伙伴、预计成效等,让公众了解更多项目内容。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跨代共居新世代 更生经验上舞台 19.1.2023  

跨代共居新世代 更生經驗上舞台

 

善导会高级经理(社区教育及义工服务)李冠美女士(May),跟甦星剧团演员细强一同接受港台电视访问,介绍善导会成立甦星剧团的理念和宣传「甦屋音乐剧」。 细强更会分享加入甦星后,如何转变更生历程,蜕变成剧场的演员,在舞台上发光发亮。

若想了解更多,请观看下列报导:

  《老友理想点》 - 理想情绪点 18.1.2023  

《老友理想點》 - 理想情緒點理想情緒點

 

善导会高级经理(精神健康服务II)高惠琴女士 (Priscilla), 跟精神复元人士少芳一同接受香港电台《老友理想点》访问。 少芳获转介往龙澄坊,透过重拾车缝制衣的兴趣、发展优势和认识同路人,帮助复元。 同时,Priscilla 介绍本会社区为本之精神健康服务,如何协助精神复元人士融入社会。

若想了解更多,请观看及聆听下列报导:

  善导。 精神健康之 《逆」要坚强》Mace 10.12.2022  

善導。精神健康 之 《「逆」要堅強》Mace

 

早前本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张复炽医生、龙澄坊社会工作员 庄家丽小姐(Karen),连同精神复元人士Mace,接受香港有线电视《小事大意义》的访问。Mace 早期患有躁狂抑郁症,面对人生的低谷。后来,她获转介往龙澄坊参加艺术活动,情绪得以舒缓,甚至成为「真人图书馆」分享者,用自身经历鼓励身边人。

若想了解更多,请浏览下列报导:

  香港善导会计活化北九龙裁判法院 成为本港首间「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10.12.2022  

香港善導會活化前北九龍裁判法院 成為本港首間「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香港善导会总干事李淑慧女士(Anthea) 接受香港电台《新闻特写》专访,介绍「北九.未来」发展项目,活化前北九龙裁判法院,成为本港首间「普及司法教育中心」,让大众了解更多活化计划的理念及特色,包括项目四大主题「普及司法教育」、「香港情怀文化」、「良深伙伴」和「休闲生活」,为公众举办各类活动。

若想了解更多,请浏览下列报导:

  善导会活化前北九龙裁判法院 成立本港首间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9.12.2022  

善导会活化前北九龙裁判法院 成立本港首间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香港善导会将会活化前北九龙裁判法院(二级历史建筑),推展名为「北九.将来(NK Future)的项目。 项目将设立一所普及司法教育中心,以延续裁判法院的司法精神和传统。 项目亦将以这幢建筑为起点,连系小区及区内文物古迹,连结新旧文化财产,以推广本地文化及创意艺术。 项目将围绕《普及司法教育》、《香港情怀文化》、《良深伙伴》和《休闲生活》四大主题,为公众举办各类活动。

更多资料

  

  善导。精神健康 之 《阿琴与猫》阿琴 26.11.2022  

善导。精神健康 之 《阿琴与猫》阿琴

 

早前本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张复炽医生、朗澄坊社会工作员兼活动统筹主任 张峰先生(Nick),连同精神复元人士阿琴,接受香港有线电视《小事大意义》的访问。十几年前阿琴确诊癌症,失去自我照顾能力,人生顿感失去希望,最后患上抑郁症。后来,她获转介往朗澄坊接受服务,成为猫猫义工,令她重拾自信,并踼走抑郁愁容。

若想了解更多,请浏览下列报导:

  「童樂坊」計劃 14.11.2022  

「童樂坊」計劃

 

香港善導會高級經理(精神健康服務II)高惠琴女士 (Priscilla), 接受香港01 訪問,分享「童樂坊」計劃如何透過一系列培育正面情緒及家庭抗逆力的活動,幫助精神復元人士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認識及管理情緒。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善导。 青少年 之 《阿天的歧遇》阿天
善导。 青少年 之 《好姊妹遇上好老板》Cherrie
12.11.2022  

 

早前香港善导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谢华渊‧若瑟资深大律师、青年培育及创业服务督导主任陈咏芝女士,连同两位会友,分别是更生青年阿天、导师及曾受资助创业青年Cherrie,接受香港有线电视《小事大意义》的访问。在本会职业发展服务的协助下,阿天遇上爱心雇主Fan,得以发挥所长,改写人生。而Cherrie幸好获得「青年发展基金」资助,以实践开美容店的梦想。

若想了解更多,请浏览下列报导:

  【Stephen 出更】善導會其實係乜嘢機構?佢哋究竟做啲乜嘅呢? 4.11.2022  

【Stephen 出更】善導會其實係乜嘢機構?佢哋究竟做啲乜嘅呢?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Anthea)接受陳志雲先生訪問,在志雲頻道上分上中下集播放。訪問不單分享善導會的特殊使命和特色服務,包括更生康復、預防犯罪、精神健康、職業服務、社會企業及少數族裔,以至其發展、理念、遇到的困難、籌款等等內容也有提及。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精靈一點》 17.10.2022  

「童樂坊」計劃

 

香港善導會高級經理(精神健康服務II)高惠琴女士 (Priscilla), 龍澄坊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社工莊家麗小姐(Karen)及龍澄坊會員瑞蓮,代表本會接受香港電台《精靈一點》訪問,介紹「童樂坊」計劃如何支援精神復元人士家庭,以及分享透過「童說童心 - 兒童情緒繪本」,讓服務使用者學習跟情緒好好相處。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善導。更生人士 之 《人在旅途跑步時》 16.10.2022  

善導。更生人士 之 《人在旅途跑步時》

 

早前執行委員會主席潘兆童法官、港康滙督導主任謝紀良先生(Tom)及會友Jeff (化名),接受香港開電視《小事大意義》的訪問。Jeff分享如何在本會更生康復服務的幫助及社工的陪伴下,順利融入社會及重建自立生活。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對話香港善導會副總幹事梁慧貞:對社會事件青少年釋囚的協助 13.10.2022  

對話香港善導會副總幹事梁慧貞:對社會事件青少年釋囚的協助

 

早前香港善導會副總幹事梁慧貞女士(Cressida)代表本會接受鳳凰衛視香港台《時事大破解》訪問,介紹本會向因社會事件而被捕人士及其家人提供諮詢、輔導和其他服務服務,同時分享如何協助他們重返社會。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善導。更生人士 之【迷途媽媽】 4.10.2022  

善導。更生人士 之【迷途媽媽】

 

早前執行委員會主席潘兆童法官、藍巴士服務計劃主管趙詩敏女士(Kimmy)、義工Marvin、會友小倩及兒子,一同接受香港有線電視《小事大意義》的訪問。小倩分享過來人經歷,也介紹本會向在囚或者更生人士子女及其照顧者,提供情緒及成長支援。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發掘每一個社會的寶藏 30.9.2022  

發掘每一個社會的寶藏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Anthea)於求職廣場撰寫專欄,介紹本會的青年培育及創業服務,如「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畫」,致力啟發弱勢青年的創業精神,及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她分享了年輕會友因案底而放棄夢想,後來卻因參與計畫裝備自己,成功申請創業基金,開創其運動教育事業﹔她同時分享了服務使用者Mandy自小缺乏家庭溫暖,長大誤入歧途,唯在本會創業計畫幫助下,實現製作香薰蠟燭的夢想。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丙型肝炎|篩查治療一條龍 助除丙肝 19.9.2022  

丙型肝炎|篩查治療一條龍 助除丙肝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與香港善導會合作,為美沙酮使用者創立丙肝「社福醫療一線通」,篩查治療一條龍服務,在9個月內成功為31名確診者清除丙肝病毒。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曾涉社會事件年輕人服刑後被踢出大學感失望 再戰DSE升讀另一所大學 盼社會接納更生者 13.9.2022  

曾涉社會事件年輕人服刑後被踢出大學感失望 再戰DSE升讀另一所大學 盼社會接納更生者

 

阿M(化名)曾參與2019年社會事件,並在一次示威中被拘控。當他服刑後,校方以影響校譽為由開除他的學籍。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香港善導會邀請下,讓阿M到中心工作,負責謄寫訪問錄音及協助研究。阿M亦重考文憑試,成功升讀另一所大學。他最後寄語,冀社會能接納他們,給予重生的機會。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復甦之路 1.9.2022  

復甦之路

 

根據懲教署的統計資料,近年本港的更生人士重犯率穩步下跌,然而,更生人士要重投社會,其實面對很多困難。香港善導會副總幹事梁慧貞女士(Cressida)及港康滙督導主任謝紀良先生(Tom)代表本會接受香港電台《鏗鏘集》訪問,介紹機構提供之更生康復服務。還有會友阿修分享如何脫離毒海,重新融入社會。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善導會問卷評估被捕長者情況 近65%有抑鬱傾向 23.8.2022  

善導會問卷評估被捕長者情況 近65%有抑鬱傾向

 

香港善導會高級經理王禮賢先生(Anthony) 接受香港電台《千禧年代》專訪,分享被捕長者的特殊需要,以及「耆望計劃」的服務內容和成效,冀及早識別、預防及減少長者發生違法行為事件。本會作出五大建議,包括恆常化支援被捕長者的專隊服務、建立及優化現時與不同持份者的協作機制、協助各持份者識別被捕長者特殊需要、建立線上線下資訊平台、成立同行者義工服務隊。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善導會跟中大緊密合作 助超過六成個案根治丙型肝炎 22.8.2022  

善導會跟中大緊密合作 助超過六成個案根治丙型肝炎

 

香港善導會督導主任黃良恆先生(Felix) 接受香港開電視《一線搜查》訪問,介紹本會跟中大肝臟護理中心、威爾斯親王醫院緊密合作,向丙型肝炎高風險特定群組提供快速測試輔導服務以及陪診服務。他分享,成功轉介約50名個案到中大接受治療,當中超過六成能有效根治丙型肝炎。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家長擔心疫情影響兒童遊戲質素 荃灣青商盼兒童遊戲權利繼續得到各界關注 2.8.2022  

家長擔心疫情影響兒童遊戲質素 荃灣青商盼兒童遊戲權利繼續得到各界關注

 

荃灣青年商會長期關注及倡議兒童權利,並以「遊戲權利您有SAY」為旗艦工作計劃。其是次聯同香港善導會,進行《遊戲模式與兒童發展研究》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香港兒童於疫情下遊玩的情況,並探討該情況對兒童的學業、社交和情緒健康的影響。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生命鬥士】患癌切乳房後自覺非正常女人 港婦跨越恐懼學頌鉢助癌友紓壓 29.7.2022  

【生命鬥士】患癌切乳房後自覺非正常女人 港婦跨越恐懼學頌鉢助癌友紓壓

 

兩位乳癌康復者兼好友Ceci(右)與Ivy(左)向香港善導會社創社申請社創基金資助,創辦「惠我創」乳癌支援組織,為乳癌同路人開辦工作坊,分享抗病經歷,並藉著靜觀、頌鉢、正念瑜伽等方法助他們調適身心、紓緩壓力。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棄全民篩查!「微殲滅」丙型肝炎更奏效 28.7.2022  

棄全民篩查!「微殲滅」丙型肝炎更奏效

 

本港近年開始採用「微殲滅」(micro-elimination)策略,集中處理丙肝高危群組。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在善導會的支援下,以「社福醫療一線通」護理模式,為新界東區內曾以針筒注射毒品的人士,提供健康資訊教育、丙肝篩查、診斷、治療服務。本會社工關顧這些高危群組,鼓勵及陪伴他們求診,最後成功邀請區內31名正接受美沙酮戒毒治療並且確診的丙肝人士,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丙肝治療,他們最終全部成功清除丙肝病毒。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大埔汀角路空置校舍用地改建過渡性房屋 20.7.2022  

大埔汀角路空置校舍用地改建過渡性房屋

 

早前香港善導會專業服務發展 高級經理劉俊彥先生(Alex)接受香港電台《千禧年代》專訪,分享本會近期一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將於大埔汀角路前船灣余東旋學校興建一座4層高住宅大樓,命名為「善樓」。當中提及主要的服務對象及項目理念,還有住宿期間的支援服務,冀鼓勵住客參與社區活動及服務,協助他們融入社群,提昇對社區的歸屬感,以達致共融的理念。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社會事件出獄年輕人】求職讀書一波三折 社工、有心人助尋出路 期望有更多僱主願意給予他們機會,讓他們能發揮所長 18.7.2022  

【社會事件出獄年輕人】求職讀書一波三折 社工、有心人助尋出路 期望有更多僱主願意給予他們機會,讓他們能發揮所長

 

本會高級經理(綜合更生康復服務(II))杜國森先生,及臨床督導主任(九龍西社會康復及支援綜合服務中心)李玉貞女士分別接受明周訪問,分享如何為因社會事件入獄青年策劃服務,如提供心理輔導、協助候審人士完成法律程序,以及為出獄青年提供生涯規劃服務。希望更多有心人願意和善導會合作,為這些年輕人一個機會重投社會。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大埔汀角路前校舍建過渡屋「善樓」涉276伙 14.7.2022  

大埔汀角路前校舍建過渡屋「善樓」涉276伙

 

大埔汀角路前船灣余東旋學校上月底獲政府批出逾1.54億資助,改建成過渡性房屋,項目命名為「善樓」,由善導會營運,初步擬興建一座4層高住宅大樓,提供276個單位,預料可惠及約608人,最快2024年中入伙。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施語達人》第二集: 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 為何投身社福界? 4.7.2022  

《施語達人》第二集: 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 為何投身社福界?

 

早前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Anthea)獲邀到新城廣播有限公司,接受《施語達人》節目主持人兼建時地產創辦人、公司主席施家殷的專訪,提及投身社福界的經歷,以及分享香港善導會在更生康復和精神健康服務的工作,並感謝合作伙伴給予善導會機會開展不同特色項目為更多弱勢社群服務。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大埔汀角路兩過渡屋獲批 涉款1.6億提供306伙 28.6.2022  

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大埔汀角路兩過渡屋獲批 涉款1.6億提供306伙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於6月28日舉行會議,同意資助兩個過渡房屋計劃。其中一個獲批撥款的是大埔汀角路船灣的項目,該地前身為船灣余東旋學校,現時由善導會營運,項目總撥款額為154,965,000元,預料2024年第一季落成入伙,一共提供276個單位。當中將會興建4幢4層高住宅樓宇,每個單位附設洗手間、浴室及煮食空間。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抗疫路上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應對新挑戰 16.5.2022  

抗疫路上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應對新挑戰

 

自疫症爆發以來至2022年4月,馬會額外審批超過18億港元支援社會抗疫,支持超過1,000間慈善團體、機構及院舍,總受惠人次已經超過300萬。香港善導會副總幹事 (精神健康及職業服務)林國偉,早前代表本會接受媒體採訪,分享前線服務緊張,幸好獲得馬會支援抗疫物資,成為服務單位的後盾。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三代同堂 14.5.2022  

三代同堂

 

老友記為子女勞碌一生,最大的心願莫非親眼看見子女成家立室,三代同堂齊齊整整。然而三個年代的人走在一起,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或有矛盾。來自破碎家庭的迦瑤,自小誤交損友、吸毒、入獄…… 跟媽媽關係日漸疏離。直至懷上女兒Summer,加上媽媽無條件支持及善導會的幫助下,一家人的關係開始起了微妙變化!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元朗永安學校等4過渡性房屋項目獲政府資助 可提供逾750單位 13.5.2022  

元朗永安學校等4過渡性房屋項目獲政府資助 可提供逾750單位

 

由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主持的「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畫」評審委員會於5月5日上午透過視像舉行第十二次會議,委員會同意資助4個過渡性房屋項目。而由香港善導會建議的紅磡紅樂道過渡性房屋項目,總撥款額逾2.6億港元,預計可提供約488個單位。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特首選舉 | 聽李家超勉勵 戒毒母獲新生 19.4.2022  

特首選舉 | 聽李家超勉勵 戒毒母獲新生

 

現為香港特區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的李家超先生,關注香港禁毒工作,亦關心戒毒者的生活。

本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李家超先生於2018年3月擔任保安局局長時曾到訪本會位於大埔區的社會康復及支援綜合服務中心,了解更生人士的訴求,並鼓勵他們積極融入社會及建立正面的人生態度。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香港文匯報》A3 - 特首選舉 | 聽李家超勉勵 戒毒母獲新生
《香港文匯網》- 特首選舉 | 聽李家超勉勵 戒毒母獲新生

  真誠對待能改變他人一生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專訪 12.4.2022  

真誠對待能改變他人一生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專訪

 

早前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Anthea)接受JCI城市之聲專訪,分享在社福機構的體會,也提及善導會在青年賦權、機構轉型、朋輩等理念。冀望傳遞以真誠對待,燃亮他人一生的訊息。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城市之聲 - 真誠對待能改變他人一生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專訪

  STEM 編程教學助低收入家庭 學員晉身國際大賽決賽成績斐然 8.4.2022  

STEM 編程教學助低收入家庭 學員晉身國際大賽決賽成績斐然

 

STEM 教學在近年成為了新的潮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在數碼時代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提升思辨及問題解決能力。不過對於生活條件欠佳的家庭而言,可能遙不可及。中環海濱扶輪社與香港善導會 攜手向這些有需要人士安排 STEM 教學等活動,讓他們可以接觸到實用知識。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unwire.hk - STEM 編程教學助低收入家庭 學員晉身國際大賽決賽成績斐然

  新創建捐贈2萬套快速抗原檢測包予非牟利機構 31.3.2022  

新創建捐贈2萬套快速抗原檢測包予非牟利機構

 

疫情反覆,社會上很多基層缺乏防疫物資。新創建集團(0659.HK)宣佈,透過旗下新創建集團慈善基金捐贈2萬套快速抗原檢測包,予7個非牟利機構,包括香港善導會,與各界齊心抗疫。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香港社福界的服務挑戰 14.3.2022  

「聲東擊西」訪問

 

香港社福界近年面臨重重挑戰,在疫情下安排各項應變措施,以及面臨整筆過撥款削減1%的難關。香港善導會在較早前接受了香港開電視「聲東擊西」訪問,由本會總幹事分享善導會疫情下的服務挑戰,回應削減撥款對機構運作及撥款的影響、本會因應社會事件的服務、精神健康服務及大灣區的服務等。

歡迎重溫訪問的精彩內容:

第一節訪問,以下連結(訪問由16分26秒開始)
http://www.hkopentv.com/#/videopage/BW04592

第二節訪問,以下連結(訪問由15分50秒開始)
http://www.hkopentv.com/#/videopage/BW04593

  婦女節|非牟利機構女領袖齊為女生打氣 分享疫下如何調節心態 8.3.2022  

為女生打打氣

 

女性權益近年備受關注,雖然現代社會不少國家及地區,女性可享有的權利已大致與男性無異。不過在職場上,不少人仍然抱有一定性別定型觀念,如男性工作能力較高、女性因感情用事容易作錯誤決定、女性需要花時間照顧家庭不能全力拚搏等觀念,以致女性在升遷上遇到困難。本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早前接受HK01的訪問,分享作為機構管理者如何面對困難、調節心態,在「疫」境中自強。

想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下列報導︰

婦女節|非牟利機構女領袖齊為女生打氣 分享疫下如何調節心態

  監獄探訪義工 為囚友帶來溫暖與希望 28.2.2022  

給年輕一代重新出發的機會

 

彭太多年來參與善導會的監獄探訪義工服務,協助在囚人士的家人探望在囚親友。當中有年幼的子女,彭太從寄養家庭護送他們到懲教院所探望至親,填補對父母的思念,也有行動不便的長者,由她代為探望遙遠的在囚家人,送上關心與慰問。彭太分享當中深刻的一次體會,雖然孩子只有8歲,但是從寄養家庭得知,小孩在每次探望在囚家人的前一個晚上會經歷失眠,面對陌生人會想盡辦法逃避有關自己與在囚家人的話題,而每次探訪後回到寄養家庭,都會立刻抱緊阿姨痛哭。彭太就多次探訪經驗,在訪問中分享了不少相處技巧,令探訪者與被探訪的在囚人士可以緩和壓力。

想了解更多詳情,請到以下連結收聽節目︰
第九集 監獄探訪 社區參與廣播服務(CIBS)節目:探訪日常

  給年輕一代重新出發的機會 17.1.2022  

給年輕一代重新出發的機會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應善導會邀請,去年暑假起聘用4名因社會事件被判入更生中心的大學生為研究助理,並呼籲有心人一起協助年輕人重投社會,推動社會復和。

想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下列報導︰

給年輕一代重新出發的機會

  單親媽媽創美容事業 為愛女戒毒 12.1.2022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 「訂造未來.青年市集」圓滿結束

 

Emily由中一開始因貪玩而接觸毒品,其後更上癮,斷斷逐逐吸毒四、五年。直至19歲懷孕後,為了女兒可以健康成長,終於成功戒除毒癮。面對婚姻問題,Emily曾患上輕度抑鬱,離婚後她為女兒積極工作,成為身兼兩職的單親媽媽。在家人支持之下,她參加本會的「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由零開始學創業,打造自己的美容生意。現在變成美容網店老闆的她,期盼讓女兒過好生活,亦努力分享經歷啟發其他人。由香港善導會主辦、恒生銀行全力支持的「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致力回應部分青年的學習需要,於學校以外建立一個以體驗為主的學習平台,讓青年從各自的興趣及能力出發,探索不同行業現況與發展,學習如何計劃將來及裝備自己,重新訂立職業及創業的志向,確立並實踐人生目標。

想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下列報導︰

單親媽媽創美容事業 為愛女戒毒

  國際扶輪顯愛心 融入社會助更生 31.12.2021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 「訂造未來.青年市集」圓滿結束

 

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8地域七個分社相互間緊密合作,讓備受忽略的弱勢社群得到幫助和發展機會。其中,香港添馬網上扶輪社和中環海濱扶輪社與本會合作推出不同計劃及活動,包括「扶輪善導喜迎營之健廚篇」無火煮食比賽、STEM工作坊及科技相關比賽,亦有抒壓工作坊,如香薰按摩及盆景製作等,以鼓勵更生人士廣結良朋,重新融入社會,及支援照顧者的壓力及啟發年輕人的發展潛能。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八地域 出錢出力出席支援弱勢社群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 「訂造未來.青年市集」圓滿結束 28.11.2021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 「訂造未來.青年市集」圓滿結束

 

由香港善導會主辦、恒生銀行全力支持的「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致力回應部分青年的學習需要,在學校以外建立一個體驗式學習平台,讓青年從各自的興趣及能力出發,探索不同行業現況與發展。

為了幫助年輕人創新創業,該計劃於2021年11月27至28日於荃灣南豐紗廠舉行「Tailor Made Your Future – 訂造未來.青年市集」。活動一連兩日吸引共1,300名市民到場參觀。30名年輕檔主實現創業夢,成功展出豐碩的創業成果,產品包括創意精品、手作飾物、茶品、本地菜及意式食材等。

相關新聞報導︰
《商報》-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開市集 鍛煉青年創業能力
《am730》(A10) - 恒生X善導會「訂造未來‧青年市集」


  推動精神復元人士重投社會 26.11.2021  

推動精神復元人士重投社會

 

精神復元人士想重新工作,融入社會並不容易,尤其是有犯罪背景者。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快閃香港》透過舊片段重溫香港過去社會動態的點滴,由今昔的變遷看未來的發展脈絡,最新的系列探討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的演變,其中一集會提及本會職業發展服務,為受精神病困擾的更生人士提供職業培訓,協助他們重投社會。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節目︰香港電台《快閃香港》


  藉話劇浴火重生 28.10.2021  

開展第二人生 創業助同路人

 

「甦」由「更」「生」二字組成,「甦星」是一個讓更生人士發聲及發揮潛能的劇團。透過劇團演出,將更生人士個人經歷轉化成具有教育意義的生命故事,從而照亮自己及他人的前路。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聯同劇團成員阿珺接受新城知訊台節目《無毒必勝法》訪問,分享有濫藥背景的更生人士面對的挑戰外,也分享劇團邀請成功康復更生人士參與演出,給予他們發揮潛能同時也讓他們以現身說法方式在舞台上演出的掙扎與成長,重新面對過去,改過自新。同時,社會大眾亦可透過扣人心弦的音樂劇,走進更生人士的世界,給予更多接納及包容,讓他們可以重新融入社會。

想知道更多,立即點撃 新城知訊台《無毒必勝法》


  開展第二人生 創業助同路人 18.09.2021  

開展第二人生 創業助同路人

 

善導僱主華哥年少時誤入歧途,在獄中度過近二十年,40歲出獄後改過自新並創業成立清潔公司,多年來堅持聘請更生人士。現在,華哥踏入花甲之年,仍繼續幫助同路人重回正途,陪伴他們走過更生康復之路,

本會服務使用者、70歲的榮叔近年在華哥的公司擔任實習生,體現到銀髮更生人士可發揮所長,年長不等於失去勞動力,也可重回職場。

本會職業發展服務助理經理司徒杰生先生、華哥及榮叔早前接受無綫新聞節目《無耆不有》訪問,分享年長更生人士重投職場的挑戰,以及本會的就業培訓支援服務,冀消除公眾對更生人士的負面標籤。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華哥及榮叔的故事,可以瀏覽下列節目︰ 《無耆不有》- 再創明天


  90後單親媽媽為女兒改過自新 踏上創業路 26.08.2021  

90後單親媽媽為女兒改過自新 踏上創業路

 

90後單親媽媽Emily受朋輩影響而接觸毒品,直至懷孕後,吸毒多年的她為了給女兒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家庭,成功戒除毒癮。即使Emily的婚姻觸礁,成為身兼兩職的單親媽媽,她為女兒也積極面對,後來得家人支持參加本會的「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由零開始學創業,打造自己的美容生意,欲改寫不一樣的人生。現在變成美容網店老闆的她,走過曲折的人生路,期盼讓女兒過好生活。

由香港善導會主辦、恒生銀行全力支持的「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致力回應部分青年的學習需要,於學校以外建立一個以體驗為主的學習平台,讓青年從各自的興趣及能力出發,探索不同行業現況與發展,學習如何計劃將來及裝備自己,重新訂立職業及創業的志向,確立並實踐人生目標。

想了解更多關於Emily的勵志故事,請瀏覽下列報導︰
https://cutt.ly/7WyW60o

  創新住宿服務 – 甦屋計劃 4.7.2021  

創新住宿服務 – 甦屋計劃

 

適切的支援服務有助更生人士康復,尤其是合適的居住環境。香港善導會督導主任譚家健先生及服務使用者坤叔早前接受無綫新聞節目《明珠雜誌》訪問,分享本會近年積極發展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甦屋」,協助更生人士在社區獨立生活,遠離損友及壞習慣,開展人生下半場。本會自2017年開展計劃,成立3間「甦屋」,超過30名更生人士受惠此計劃。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節目︰無綫新聞節目《明珠雜誌》 (第一節)

  第二次機會   13.6.2021  

覓安樂窩助更生

 

更生人士在重投社會時,遇到歧視並不罕見,特別在求職的過程中。本會旗下的社會企業「甦爐」透過聘請更生人士及弱勢社群人士,提供在職培訓及工作機會,為他們重建自信。

更生人士阿成現於「甦爐」工作已近5年,雖然最初對做麵包不感興趣,但周圍同事協助他融入新環境,且不時給予支持。他現在變得熱愛這份工作,從不遲到早退,更加有責任心。「甦爐」負責人Ken及阿成接受無綫新聞《明珠雜誌》訪問,分享更生人士求職所面對的困難,及如何合力營運「甦爐」。

想了解更多關於「甦爐」及阿成的更生故事,請瀏覽下列節目︰
無綫新聞明珠台《明珠雜誌》第一節

  覓安樂窩助更生 2.5.2021  

覓安樂窩助更生

 

香港每年約7000名更生人士重投社會,他們除了面對就業困難外,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要找到一個安樂窩亦非易事。本會服務使用者統計資料顯示,三成人租住床位、套房、露宿街頭等。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早前接受無綫新聞《星期日檔案》訪問,提及本會除了營運政府資助宿舍外,近年也連繫社會上不同界別的力量,提供過渡性社會房屋「甦屋」予更生人士,協助他們在社區獨立生活,遠離損友,建立有意義和希望的人生。她期望未來可爭取更多資源,解決更生人士的住屋需要。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星期日檔案 - 尋回一個家

  迎接雨後陽光 3.2.2021  

手機App助弱勢青年與社區接軌

 

父或母一方入獄,所影響的不單是其本人,連帶其子女的成長亦受影響。香港善導會聯合香港小童群益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設立「藍巴士賽馬會結伴成長計劃」,冀為在囚或更生人士、其子女及照顧者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促進正面的家庭關係。

社工Ruby及照顧者阿蓮接受《東周刊》訪問,分享照顧者及小朋友面對的挑戰,此計劃為他們提供不同的支援,能減輕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例如個案輔導、互助小組、體驗學習及成長活動等,協助他們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家庭突變帶來的影響。

想了解更多關於阿蓮的故事,請瀏覽下列報導︰
代子兼父職 照顧鐵窗外的孩子 嫲嫲:「要一齊等阿仔出番嚟!」

  手機App助弱勢青年與社區接軌 30.1.2021  

手機App助弱勢青年與社區接軌

 

為了鼓勵弱勢青年走出社區體驗人生,香港善導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賽馬會『挑戰你·想』計劃」,突破傳統輔導手法,透過手機App「YouChallenge」,讓青年於現實生活中完成任務,從而挑戰自我,建立正面的人生體驗。

有線新聞《小事大意義》訪問其中一位挑戰者可喬及計劃主管陳詠芝,分享計劃的特色 - 如何從任務中發掘自身優勢,重拾自信及明確的人生方向。

若想了解更多,請瀏覽下列報導︰
http://www.hkopentv.com/#/videopage/BX01319

  結伴成長 重建親子關係 24.1.2021  

突破傳統服務框架 善用科技助弱勢青年

 

父或母一方入獄會對子女的成長帶來影響。香港善導會聯合香港小童群益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設立「藍巴士賽馬會結伴成長計劃」,為在囚或更生人士、其子女及照顧者提供多元支援,促進正面的親子關係。

計劃主管Kimmy、社工Phoebe及照顧者張女士接受商業電台節目《同途有心人》訪問,分享計劃提供的支援服務,如何減輕家庭的經濟及心理壓力;以及推出全港首個專為本港在囚家長而設的「懲教院所家長遙距課程」,讓他們更加了解子女成長的需要。

相關報導內容︰
《同途有心人》- 促進正面關係發展,建立良好家庭生活 (第二節)

  疫下社企 11.1.2021  

突破傳統服務框架 善用科技助弱勢青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大部分的社企面對經營困難。天愛坊TI Farm是本會轄下的社企,鼓勵精神復元人士透過參與種植活動,發展不同的工作技能,並提供就業機會。天愛坊最近接受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訪問,分享社企之間如何互相幫忙,在疫境中求存。

相關報導內容︰《鏗鏘集》- 疫下社企

  突破傳統服務框架 善用科技助弱勢青年 25.11.2020  

突破傳統服務框架 善用科技助弱勢青年

 

為了鼓勵弱勢青年走出社區,拓展眼界,香港善導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賽馬會『挑戰你·想』計劃」,善用手機應用程式 「YouChallenge」主動連繫弱勢青年,以遊戲為媒介,讓他們於現實生活中完成任務,賺取分數以獲得不同體驗機會或獎勵,從而建立正面人生。

兩名挑戰者 - 更生人士Kim與弱勢青年梓豪,聯同計劃主管陳詠芝和研究及發展督導主任劉卡諾接受《香港經濟日報》訪問,分享如何善用科技與弱勢青年溝通,並協助他們從任務中確立人生目標,將興趣發展成事業。

報道相關內容︰

【App X 社工輔導】善導會「YouChallenge」App任務獎賞 助弱勢青年發掘技能創業
App任務獎賞 弱勢青年挑戰「你想」

  打破毒海循環 挺身幫助同路人 16.11.2020  

打破毒海循環 挺身幫助同路人

 

在香港土生出長的Milan是尼泊爾人。他是吸毒過來人,深明當中的痛苦與掙扎,且了解居港少數族裔人士日常面對的挑戰。他改過自新後加入香港善導會,幫助少數族裔吸毒者已超過10年,希望協助他們打破循環,重拾健康人生。

想了解更多關於Milan的故事,請瀏覽下列報導︰
少數族裔吸毒循環 40歲油麻地尼泊爾前國際毒販:以前來飲美沙酮,現在勸人戒毒|深夜人間

  善用手機App連繫弱勢青年 8.11.2020  

善用手機App連繫弱勢青年

 

香港善導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8年推出「賽馬會『挑戰你·想』計劃」。這是社福界嶄新的服務模式,透過手機應用程式 「YouChallenge」主動連繫青年,鼓勵弱勢青年於現實生活中完成任務,挑戰自我,賺取分數以獲得不同體驗和機會,從而建立正面人生。「YouChallenge」推出至今,累計超過千人登記使用,建立逾600個挑戰任務。

《香港01》訪問其中一位挑戰者K(化名)及計劃主管陳詠芝,分享K如何從任務中發掘自身優勢,走過人生低潮,重建一個正面的身份及自我形象。

報道相關內容︰
https://cutt.ly/5gLk3Fs

  「與你時刻同行.探索無限可能」 第七屆善導僱主嘉許禮 27.10.2020  

與你時刻同行.探索無限可能 : 第七屆善導僱主嘉許禮

 

「第七屆善導僱主嘉許禮」已於2020年10月16日(五)在Facebook採用嶄新的綜藝節目形式舉行首播,並以「與你時刻同行.探索無限可能」為主題,共有37間公司獲提名及選出20位「新晉」、「傑出」及「卓越」善導僱主,更增設 「伴你同行–RunTogether Challenge」 網上挑戰活動以宣揚同行精神,藉此呼籲更多僱主加入。

會友明珠與阿強在訪問中感謝僱主不單提供穩定工作及收入,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可以重新接納自己,改善人際關係,重拾自尊。

相關報導內容︰
時刻與你同行 探索無限可能
香港善導會 第七屆善導僱主嘉許禮

  「海歸」更生人士反思過錯 開展第二人生 11.10.2020  

愛心蜜蜜送 助弱勢抗疫

 

在海外坐監多年,重踏家鄉的感覺是怎樣呢?本會服務使用者Ryan 接受香港電台節目《萬千寵愛》訪問,分享他在日本坐監7年的點滴。他回港後,本會社工協助他逐步融入社會,重拾人生目標。他鼓勵其他同路人「行錯方向不要緊,最重要是尋回正確的道路」。

以下是相關節目內容(第二部分)︰

香港電台《萬千寵愛》

  藉健身走過逆境 踏上創業路 30.8.2020  

愛心蜜蜜送 助弱勢抗疫

 

「逆境自強」是對更生人士的勉勵。本會服務使用者Rizzy在獄中透過健身,走過人生低潮,重拾人生目標,他希望幫助其他同路人成為健身教練,能有一技之長﹔他計劃申請資金建立由更生人士組成的教練團隊,在全港各區公園推廣健身。

Rizzy聯同本會港康匯督導主任謝紀良和「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的社工林靄彤接受《明報》訪問,分享更生人士改過遷善的挑戰,本會如何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相關報導內容︰

【周日人物】因蠔涌爆炸品案坐牢 瘦仔變健碩 獄中健身自強 釋囚組過來人教練團
囚犯掃把柄綁兩水桶 製土炮槓鈴
父子檔經營食品生意 變親子活動


  愛心蜜蜜送 助弱勢抗疫 22.8.2020  

愛心蜜蜜送 助弱勢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24小時營業的連鎖式快餐店一度調整其運營時間,以應對疫症,無家可歸的弱勢社群頓時失去容身之所,迫於無奈在街上流連,既缺乏防疫裝備,且擔心個人財物被盜。

香港善導會5月獲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津助,於九龍西推出「愛心蜜蜜送」短暫外展服務,安排旅遊巴走訪油尖旺及深水埗一帶,為露宿者提供流動休息站及適切的支援。

本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聯同督導主任黃恩澤和活動助理Kevin接受《Topick》訪問,除介紹服務詳情及計劃概念外,更分享外展時難忘經歷。

相關報導內容︰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723441/

  認識「創新香港人」 12.8.2020  

認識「創新香港人」

 

社創基金委聘香港善導會為協創機構,負責設計及執行創新計劃「社創社」 (BEHub),旨在啟發及培育弱勢社群及公眾成為社會創業家,以創新方案應對弱勢社群(包括更生人士、現在或曾經濫藥人士、少數族裔、邊緣青少年、殘疾人士以及精神復元人士等)所面對的貧窮與社會孤立的問題。

本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接受社創基金訪問表示,弱勢社群是未經打磨的寶石,本會透過給予他們一點助力,包括提供培訓、指導及資源網絡,從旁協助其發展創意思維,實踐社會創新方案,既解決社會問題,亦對人格發展有正面作用。

相關內容︰
https://www.sie.gov.hk/tc/resources/hksi/detail.page?content=20188

  「甦屋2.0」–別具意義的安樂窩 17.7.2020  

「甦屋2.0」–別具意義的安樂窩

 

香港善導會第4間甦屋今年2月正式開展,位處於上環士丹頓街,強調跨代共居共住的概念,打造出一個與別不同的「家」,及建立社區鄰里支援。計劃設有6間住宅單位,為老中青三代的獨居人士提供24個住宿名額。除更生人士外,對象更擴展至不同背景人士,包括家外青年及復元人士等。

本會總幹事李淑慧女士聯同兩名住客Wendy和標叔接受《社聯頻道》訪問,內容豐富,除介紹服務詳情及計劃概念外,兩位住客亦分享日常生活點滴。

相關報導內容︰
跨代共融 給老中青的「家」 @ 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 香港善導會「甦屋2.0」

  推出玩具圖書館服務 「童」心抗疫 15.6.2020  

推出玩具圖書館服務 「童」心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港學生停課數月,不少照顧者面對極大的照顧和教導壓力。為減輕基層家庭在「疫境」中的不安,本會在疫情期間推出「玩具圖書館」服務,免費借出益智玩具予基層家庭,讓小朋友在家「放電」,玩樂之中學習,也減輕照顧者的壓力,並促進親子關係。

相關報道內容︰
新冠肺炎|停課期間長留家 基層家長瀕崩潰 玩具圖書館幫到手?

  攜手抗「疫」- 不賺錢也希望工人有工開 13.5.2020  

攜手抗「疫」- 不賺錢也希望工人有工開

 

新型冠狀肺炎於香港已持續數月,本港弱勢社群的生計備受影響,更生人士更甚。本會轄下社企 - 明朗服務有限公司員工Roy 接受香港01訪問時,透露新年後疫情爆發,各大展覽活動相繼取消,令其收入大減,惟更生人士可選擇的工作不多。作為社企,明朗公司希望維持員工生計,安排了Roy擔任司機和搬運的短暫性崗位,冀解決其燃眉之急。然而疫情的影響長遠,市道非短時間可恢復,社企又如何捱過疫境?

相關報道內容︰
五一勞動節│搬運工收入減三分二 自力更生拒綜援:留畀急需嘅人
新冠肺炎│社企展覽停擺不裁員:最差無錢賺 工人起碼有工開

  社企「疫」市求變 10.5.2020  

社企「疫」市求變

 

疫情襲來,本港各行各業經營大受影響,社企亦不例外。天愛坊TI Farm是一間室內水耕種植場,是善導會轄下的社會企業,鼓勵精神復元人士透過參與種植活動,發展不同的工作技能,並提供就業機會,以重回社會。

本會高級經理(精神健康服務) 陳俊佳先生、天愛坊水耕工作員Kit接受蘋果日報訪問,分享天愛坊在疫情下,有機蔬菜零售生意顯著下跌,而團體導賞團亦全數取消,前路茫茫。天愛坊有意變陣推出網上零售,亦冀政府提供援助,共度時艱。

相關報道內容︰https://bit.ly/3fC4lFv

  守望相助 與多元種族群組齊心抗疫 31.3.2020  

攜手抗「疫」境

 

疫情肆虐,基層多元種族群組家庭的生活備受影響。Viu TV 節目《今日疫情》訪問本會服務使用者。一個尼泊爾裔家庭主婦,因語言障礙,令她難以第一時間接收最新防疫資訊,尋找抗疫物資亦較其他人遲。疫情之下,她同時要承受經濟、子女教育的壓力。

本會署理高級經理王禮賢先生、高級朋輩支援員Milla 在訪問中,分享多元種族群組在疫情之下的挑戰,以及本會適時提供口罩、搓手液等抗疫物資外,更聯同義工製作可放濾芯的小童布口罩,並提供衛生健康資訊,協助多元種族群組度過疫境。

以下是相關節目︰
《今日疫情》第二部分 (12:25) https://cutt.ly/AtYhqBi

  攜手抗「疫」境 15.3.2020  

攜手抗「疫」境

 

疫情下不少基層家庭防疫物資不足,生計亦受影響,更生人士尤甚。30多歲的單親媽媽阿芝,育有一名8歲特殊學習需要的女兒,二人在逆境下步步為艱,幸得香港善導會社工協助,讓她們獲得足夠的抗疫物資。

善導會督導主任莫婉芝、阿芝接受Topick訪問,分享疫情之下的挑戰,以及本會如何協助更生人士抗疫。

相關報道內容︰
【疫境見人情】30歲更生媽媽失業幸獲捐助過難關 改過自新只想好好養育女兒

  「種」出新機遇 踏上復元之路 10.2.2020  

結伴成長 拉近親子關係

 

香港善導會轄下的社會企業「天愛坊室內種植場」(TI Farm) 至今營運了兩年,鼓勵精神復元人士透過參與種植活動,發展不同的工作技能,以重回社會。

天愛坊是本地首個室內士多啤梨種植場,除為社區提供新鮮的士多啤梨外,也推出沙律菜、花生芽等健康產品,並定期舉辦室內種植導賞團及工作坊,以推動公眾認識室內種植及傷建共融的概念。

本會高級經理(精神健康服務)陳俊佳先生、天愛坊水耕工作員Kit接受香港電台節目《開心日報》訪問,分享天愛坊如何幫助精神復元人士重投社會,以及未來發展計劃。

以下是相關節目︰
開心日報第二部分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appydaily

 

  揮別過去 重新出發 18.1.2020  

結伴成長 拉近親子關係

 

適切支援服務有助更生人士康復,年長一輩尤甚。香港善導會義工肥強及服務使用者Tom接受無綫新聞節目《無耆不有》訪問時,分享他們走過人生低谷,與別不同的人生下半場。

義工肥強改過自新後,現在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勸勉青年人別重蹈其覆轍外,也扶持同路人重建健康生活,亦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添上色彩。

更生人士在重投社會時,尋找容身之所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本會「甦屋」計劃讓更生人士安心尋找工作,重拾健康人生。Tom入住後慢慢戒掉惡習,與家人關係得以改善,走過人生低谷。

以下是相關節目︰
http://news.tvb.com/programmes/revelinretirement/5e220ef9335d191...

 

  結伴成長 拉近親子關係 1.12.2019  

結伴成長 拉近親子關係

 

在囚人士及更生人士的家庭面對不同程度的困難,本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拓展原有的服務,設立先導計劃—「藍巴士賽馬會結伴成長計劃」提供全面的支援,以多元及不同系統的服務介入,與兒童及青少年結伴成長,一同克服家庭及成長挑戰;促進正面的親子聯繫,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 計劃的社工Ruby及照顧者May接受商業電台節目《同途有心人》訪問,分享計劃提供的支援服務,如何減輕家庭的經濟及心理壓力,讓孩子健康成長,並改善親子關係。

相關報道內容︰

《同途有心人》- 家庭角色及支援計劃
http://event.881903.com/hkjc-charities/

 

  浴火重生 支持同路人 1.12.2019  

浴火重生 支持同路人

 

香港善導會的「老友鬼鬼」計劃是支援濫藥者的互助小組,由過來人擔任朋輩支援員,以拉近與服務者使用的距離,支援他們走過康復之路。實習朋輩支援員萍姐接受Viu TV 《義工無耆限》節目訪問,分享她由服務使用者轉變為支援員的經歷,冀為同路人帶來正能量及希望,鼓勵他們慢慢戒掉惡習,重拾健康人生。

以下是相關節目︰

《義工冇限耆》
https://cutt.ly/fe26SgN

 

  更生蛻變 發放光芒 12.11.2019  

更生蛻變 發放光芒

 

香港善導會的更生人士劇團「甦星」接受香港青年協會訪問,分享戲劇教育讓更生人士發揮潛能外,也讓他們透過演出自己的故事,重新面對過去,改過自新。社會大眾亦透過戲劇,走進更生人士的世界,從而接納及包容他們。

報道詳情如下 (第28至31頁)︰

 

  助青年創業 逆轉人生 12.10.2019  

點畫人生 -- 種植治瘉

 

香港善導會近年積極連繫社會上不同資源,推出包括「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創業90後」等項目,協助對前路迷惘青年人重訂就業或創業志向,找回人生目標。

兩名參加創業計劃的青年人接受香港電台節目《我係奮青2》訪問,分享他們獲計劃資助,如何將興趣逐步發展成事業,重拾自信,走過人生低谷。

以下是相關節目︰

 

  點畫人生 -- 種植治瘉 6.9.2019  

點畫人生 -- 種植治瘉

 

香港善導會設置本港首個室內草莓種植場,也以水耕種蔬菜、培植花生芽。希望受助人透過參與種植活動,促進他們的認知、社交、情緒、精神及創意等不同方面的發展。而透過照顧和接觸植物的過程,也展現生命影響生命精神,培養大眾對大自然的欣賞,無形中發揮植物的治瘉效果。

以下是相關報導:

 

  更生人士 多元發展 30.8.2019  

更生人士 多元發展

 

更生人士在重投社會時,遇到歧視並不罕見,特別在求職的過程中。明朗服務有限公司透過聘請更生人士,為他們重建自信。 《理財有方》會與大家看看社企如何幫助更生人士重投社會。

以下是相關節目:

 

  善導會精神健康服務與時並進 15.7.2019  

善導會精神健康服務與時並進

 

香港的精神病康復者日趨老齡化,愈來愈多康復者同時需要復康支援及長者服務。本會高級經理(精神健康及兒童服務) 吳柱剛先生接受《香港01 周報》訪問,剖析康復者老齡化對社區服務的挑戰,服務需與時並進,除加強外展探訪服務外,建議從老齡化康復者的角度,增加專職醫療人員種類,有助從多方面拓展復康個案,確保他們與社區的復康服務緊密扣連。

是次活動獲得傳媒報導,以下是相關報導: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助弱勢青年邁向創業成功路 8.4.2019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助弱勢青年邁向創業成功路

 

為協助弱勢青年人對生涯規劃有明確方向,尤其是更生青年及邊緣青年,香港善導會於2017獲恒生銀行支持年推出「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協助弱勢青年將創業意念付諸實行。計劃截至2019年3月,已服務接近600位有需要的青年,當中7成為更生青年或邊緣青年。 本會於2019年4月邀請其中3位經計劃獲批創業起動資金的參加者向傳媒朋友分享其創業故事,包括泰仔發展甜品烘焙事業、小虎創立體育會提供足球訓練課程,以及Rizzy發展與意大利飲食貿易相關事業。當日他們與傳媒分享計劃中「影子學習」特色,以及創業資助如何協助他們將創業意念付諸實行。

是次活動獲得傳媒報導,以下是相關報導:

 

  更生人士獄中進修打拼成老闆助同路人 7.1.2019  

更生人士獄中進修打拼成老闆助同路人

 

經家人及香港善導會的社工鼓勵下,曾經因為藏毒而入獄的阿翔(化名),在獄中報讀再培訓局的「環境潔淨服務員基礎證書」課程,獲釋後隨即獲僱主聘用,並晉升為清潔主管,現時更自設清潔公司,並獲ERB頒發獎項,成為年度傑出學員。展望未來,阿翔希望能夠繼續聘用弱勢族群,協助他們自力更生。

是次活動獲得傳媒報導,以下是相關報導:

 

  「尋找甦屋的故事」週年分享會 21.11.2018  

「尋找甦屋的故事」週年分享會

 

為了協助更生人士在重投社會的過渡階段中改善居住環境,強化他們康復更生的資本和條件,香港善導會由2017年開始發展「甦屋計劃」 (簡稱「甦屋」) ,並於2018年11月21日舉辦「尋找甦屋的故事」週年分享會,分享「甦屋」的服務成果,包括對服務使用者的個人層面和社區層面的增益。當日邀請了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香港善導會副會長湯寶臣先生蒞臨主禮,並邀得媒體、不同嘉賓及同工出席見證第三間甦屋投入服務。

是次活動獲得傳媒報導,以下是相關報導:

 

  違法長者與認知情緒關係發佈會 30.9.2018  

違法長者與認知情緒關係發佈會

 

香港善導會社會康復及預防犯罪服務由2016年10月開始,與香港警務處新界南警區防止罪案科合作,開展全港首個為被捕長者提供的支援服務項目 — 耆望計劃 (Project HOPE),並於2018年9月30日舉行「違法長者與認知情緒關係發佈會」。計劃對象為六十五歲或以上,或初干犯輕微罪行,而需要進入相關司法程序的長者。

  「重投社會.走出陰霾」研究調查發佈會 19.8.2018  

「重投社會.走出陰霾」研究調查發佈會

 

由香港善導會編制,以研究及專題探討為主的年度刊物《善研》,今期以「連繫‧重生」作為主題,邀請了176名更生人士參與一項命名為「重投社會.走出陰霾」的研究。是次調查於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進行,主要以問卷形式訪問更生人士在重投社會時所面對的困難及障礙、並分析這些困難及障礙與重犯的關連性。

 

 

  凝聚力量 成就不一樣 14.5.2018  

凝聚力量 成就不一樣

 

香港善導會的職業發展服務多年來獲得700多位善導僱主支持,勇於栽培且樂意協助更生人士重返職場。香港善導會於2018年5月11日舉辦「第六屆善導僱主嘉許禮」,表揚一直支持本會的愛心機構及僱主。創業青年阿耀、更生人士阿榮、獲頒上屆卓越善導僱主獎及今屆傑出善導僱主獎的凱聯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陳義定先生同場分享善導歷程,希望社會給更生人士一個機會。

 

 

  水電維修與精神康復有什麼關係? 13.9.2017  

水電維修與精神康復有什麼關係?

 

本會社企項目「好修成綜合維修服務」的兩位學員分享他們如何從精神問題中走出,並重新工作、貢獻社會。在這計劃中,學員會接受師徒制訓練、跟隨師父外出工作,除了裝修的經驗,他們亦培養出獨立工作、與人溝通的能力。讓我們一起透過他們的故事來鼓勵身邊的人!

[HK01]【精神康復者】水電師徒共抗躁鬱症:教人維修技巧,同時教人溝通
[文匯報] - 師徒制學修水電 精神復元者佳音

 

  更生人士,何去何從? 13.9.2017  

更生人士,何去何從?

 

更生人士出獄後,尋找容身之所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時,他們還要面對關係的破裂和親友的分離。一直接觸更生人士的善導會宿舍服務社工林光祥和高級經理伍苑貞女士接受《萬千寵愛》的訪問,娓娓道出更生人士的心路歷程。

[香港電台] 萬千寵愛

 

  Money Talk – Rehabilitated Offenders 1.7.2017  

Money Talk – Rehabilitated Offenders

 

Helping the ex-offenders to reintegrate into society is always one of our main objectives. Not only help them to find a job, but we also have to let them know the importance of wealth management. The RTHK programme, “Money Talk Xtra”, interviewed an 20-year-old ex-offender Edward and our Senior Manager of Employment Service and Social Enterprise Ms Gloria Yuen on how a rehabilitated offender can reduce his daily expenses out of his living, housing and other difficulties.

[RTHK] Money Talk Xtra: Reducing expense on electricity / Rehabilitated Offenders / HK Entrepreneur Interview

 

  「模擬法庭」 豈只「開庭」咁簡單? 18.5.2017  

動物治療

 

法庭是一個尋求公義的地方。那「模擬法庭」呢?「模擬法庭.公義教育計劃」其中一個項目是參照真正的審訊程序作比賽,讓青少年扮演控、辯雙方律師、被告、證人等,又採用青少年常見的問題作議題,協助提升青少年法律知識及法治意識,對宣傳預防犯罪起了顯著的作用。就讓以下報導引領我們走進一場模擬案件,了解更多。

[明報] 學生「上庭」 學習公義

 

  動物治療 15.3.2017  

動物治療

 

貓貓狗狗不只是寵物,牠們還是陪伴主人渡過喜怒哀樂的小特務!! 動物和人類雖然有著語言障礙,但是透過我們的一舉一動,心底裡其實知道對方需要什麼。近年,動物成為病患者其中一個有效的治癒良方,尤其是我們這篇報導的主角Zita,她與細B的感情確實比親人更親...

[HK01] 24小時窩心陪伴 動物就是最好的「心靈良藥」

  洗出個未來 24.2.2017  

洗出個未來

 

創業可能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能夠確實付諸實行、甚至成功執業的卻是少之又少。80後青年楊潤憑著對市場的先見,加上參與香港善導會的小型貸款計劃後的創業支援,終於在洗碗界打響名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青年如何憑一隻碗成就理想!

[創業人誌] 80後搞洗碗工場 年生意額500萬

  朗澄之聲 16.2.2017  

朗澄之聲

 

由一群既喜歡音樂又有相似經歷的社區群組組成的音樂小組「朗澄之聲」,在本會心理學家及精神康復服務社工的協助下,以歌聲唱出自身經歷。音樂不但舒緩壓力,而且小組成員都希望透過創作歌曲及演繹讓大眾重新認識精神復元人士。

[有線電視] 選擇快樂

  創業 – 創造社會企業 10.2.2017  

創業 – 創造社會企業

 

隨著年紀漸長,長者的健康和自理能力都大不如前,一些簡單動作如穿衣都要假手於人。一對同樣是保健員的姊妹就希望透過創立社企,設計易於穿著的衣服,讓長者不用依賴他人,增強自信。本會『恒生青年創業計劃』向這對姊妹提供了創業支援及資金資助,協助她們實現理想的同時又能助人。

[東方日報] 同理心激發 設計長者衣

  起動甦屋 5.2.2017  

起動甦屋

 

「我相信人性本善,畀佢哋足夠的信任與空間,佢哋一定可以重新出發」,一位移民澳洲的專業人士響應由香港善導會推出的「甦屋」計劃,自費20萬港元改裝單位,將閒置單位改造成更生人士康復宿舍。

[東網] 東網透視:重私隱富家感 打造釋囚安樂窩
[東網] 東網透視:首間甦屋月底完工 月租$2000

  法院社工給候審人士一線生機 7.1.2017  

有心人捐贈 讓甦屋起動

 

面對種種的壓力,每人都有不同的舒緩方法;但面對官司,相信誰也絶不會輕率。若是有經濟困難,更是在生活倍感壓力。個案陳先生早前接受南華早報訪問,與讀者分享他的經歷和如何在本會的法院社工協助下展開他的新生活。此外,彭姑娘亦分享她多年來在法院社工的心路歷程及如何協助像陳先生一樣的候審人士。

[SCMP] Gratitude cannot adequately describe feelings for group
[SCMP] Light shines at end of legal tunnel for many

  有心人捐贈 讓甦屋起動 8.11.2016  

有心人捐贈 讓甦屋起動

 

穩定而適切的住所對協助更生人士復康和重投社會至關重要。為讓更生人士在康復關鍵階段有一個較理想的住屋環境,本會設立「甦屋」計劃 ,在坊間物色合適的業主合作,透過義務建築師的設計,重新規劃業主單位內的間隔和床位,進行裝修後優先租予更生人士。 社工除了為入住「甦屋」計劃的更生人士提供個案輔導,亦會定期在單位內舉辦活動,以強化康復介入。 本會希望集結社會各界力量,鼓勵社區共同參與,支持更生康復。

近日我們得到有心人為此計劃捐贈啟動資金,成功讓第一期的「甦屋」正式落實,該單位期望於數月內裝修完畢。如果有興趣支持「甦屋」計劃或有任何垂詢,歡迎致電熱缐:2527 4018

相關報導
[明報] 本報老海員故事獲迴響 好人感動好人 捐20萬助釋囚
[明報] 老海員寧少賺 牀位平租助釋囚

  創業沒界限 有過去也有將來 28.10.2016  

有心人捐贈 讓甦屋起動

 

阿澤和小虎都是曾經有過去的人,但他們沒有放棄人生,一步一步重拾自信,不斷學習,憑自己雙手創一番事業,冀盼有更好的未來。二人同是獲恒生青年創業基金支持,向同行導師學習營商,並得到起動資金,為他們的事業打拚,決心新展人生新一頁。

相關報導
[HK01創業] 醒覺後的創業突破更生背景限制

  職業發展服務「ERB人才發展計劃」接受香港電台《有你同行》訪問 4.10.2016  

職業發展服務「創業計劃」接受香港電台《有你同行》訪問

 

香港善導會人才計劃發展督導主任林秀妍、職業輔導主任林遠及服務使用者May, 於2016年10月3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有你同行》訪問,介紹有關本會ERB人才發展計劃詳情,並分享最新課程資訊;May則分享其就讀ERB課程及畢業後創業路途上的心路歷程。如果你想學習新技能,又想嘗試轉行,可以聯絡我們幫你實現理想!

歡迎大家按以下網址,到香港電台網上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5/standbyme_2011&d=2016-10-03&p=5183&e=380009&m=episode

  職業發展服務「創業計劃」接受香港電台《有你同行》訪問 6.9.2016  

職業發展服務「創業計劃」接受香港電台《有你同行》訪問

 

香港善導會職業發展服務經理陳凱欣、小型貸款計劃主管顏永剛與及服務受惠創業者YY於2016年9月5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有你同行》訪問,介紹有關本會創業服務的計劃詳情,並分享大眾普遍對選擇創業時需要留意的地方;YY則分享其創業路途上的心路歷程。如果你想創業,是因為什麼原因? 你會如何揀選你的生意伙伴?

歡迎大家按以下網址,到香港電台網上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5/standbyme_2011&d=2016-09-05&p=5183&e=376204&m=episode

  義演道心聲 重新放光芒 6.6.2016  

義演道心聲 重新放光芒

 

許多人或者不會明白,亦不會相信,出入監房無數次的他們也能勇敢地抬起頭,重新做人,為社會貢獻。 本會自1998年開始已透過生命教育劇場及論壇劇場將更生人士的經歷展現於舞台。透過劇團演出,讓原來黯然無光的個人經歷成為具有意義的生命故事,照亮自己及他人的前路。為此,「甦星」劇團將於今年6月正式成立,讓「過來人」繼續透過舞台發聲及發揮潛能。

相關報導
[HK01] 出監以後 我的十年如何過
[AM730] 「這個說法太浪漫」專欄
[NOW新聞] 更生人士如何自助助人
【經緯線本周提要】多一次機會
【01影像】藉話劇浴火重生 更生人士唱出囚友無奈

  經濟不景 影響更生人士就業? 18.4.2016  

經濟不景 影響更生人士就業?

 

儘管近來社會經濟發展不理想,本會同工依然努力協助更生人士尋找工作,幫助他們重投社會。近日職業發展服務經理陳凱欣及成功開辦寵物美容的本會學員泳兒接受報章訪問,詳情請參閱以下報導。

[信報] 經濟差礙更生人士就業

[SCMP] Pampering pooches: Training programmes set Hong Kong prisoners on the straight and narrow

  人棄我取 婆婆成為環保魔術師 10.3.2016  

人棄我取 婆婆成為環保魔術師

 

雨傘折斷了,誰還會把它留下? 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棄舊納新。然而,朗澄坊會員深信物件與人們一樣,「天生我才必有用」,便利用縫紉技巧,把破舊的雨傘、布碎等變身成為港人必備隨身物品。自此,區內認識這位會友的人都會稱呼她為「環保婆婆」。環保婆婆日前接受《香港商報》訪問,分享其復元故事及加入朗澄坊後的轉變。歡迎大家透過文字先認識她。
  

更多資料

  「進取的心」得獎者及大使 接受《萬千寵愛》訪問 28.12.2015  

「進取的心」得獎者及大使 接受《萬千寵愛》訪問

 

「進取的心」獎勵計劃得獎者麗玲、大使阿生,以及榮叔、朋輩輔導員浩城分別於2015年12月13日及20日走進社區,接受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萬千寵愛》訪問,分享成功走出幽谷的心路歷程,由受助者變為貢獻者,當中有什麼轉捩點?改變的助力又是什麼?藉著他們的生命故事,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歡迎大家按以下網址,到香港電台網上重溫,了解身邊人的生命故事: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p=1101
  

  第二生命 6.7.2015  

第二生命

 

曾經有廣告口號說「生命無take two」,告誡大家要小心謹慎做抉擇,因為生命不能重來。但是不是錯過了就等於沒有機會改過? 如果把更生人士甚或所有人的人生比作一場遊戲,上半場在各種難度的招式中我們不免會被擊倒,又或因防敵不慎而掉入陷阱輸了一局。不過這些都會成為經驗,下一局再來的時候就能發揮得更好。所以Game over不是人生的完結,反而是第二生命的開始。
  

更多資料

  「幕後軍師」David 越過鐵窗邊緣 1.6.2015  

「幕後軍師」David 越過鐵窗邊緣

 

人生如戰場,一個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贏在起跑線上,任何事都做到 100 分,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一個只有零分、甚至是負分的人,能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繼而貢獻社會,這才令人感到鼓舞。David 在 2010 年開始於香港善導會擔任義工,為在囚人士提供釋前輔導,送上一碗心靈雞湯,協助他們重新出發。「面對先天有缺陷的人,大家可能認為他們沒有選擇;犯法的人卻得不到這種包容,大家認為他們可以選擇,只是自己行錯路,不值得被幫助。有些時候,他們是誤交損友,或者是被人陷害,其實同樣沒有選擇。」
  

更多資料

  學做船長 出海享受夏日 27.5.2015  

學做船長 出海享受夏日

 

踏入5月已經三十幾度,要數消暑節目,水上活動必不可少,如果能駕駛遊艇出海,同班 friend開船 P,一定是賞心樂事!在進入偉大航道前,得先下點苦功,報讀坊間的遊樂船隻操作員課程,學習航海知識及操作遊艇等遊樂船隻,在成功考取遊樂船操作執照及船長牌後,享受乘風破浪的快感之餘,亦可入行做船隻操作員,多一條出路!」
  

更多資料

  精神病患者應該集中治療並遠離市區?答案是N O 22.5.2015  

精神病患者應該集中治療並遠離市區?答案是N O

 

精神病患者是否都該“關進籠子”且遠離市區?前晚,深圳一名送至康寧醫院的疑似精神病男子跑出並當街持菜刀砍人,造成1死7傷,慘劇引發熱議。與不少輿論要求將精神病治療機構遷離鬧市區不同,在香港,共有24間名為“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康復機構就分佈在各個社區內;而專家稱,在國際上,對精神病患者由“住院治療”轉為“社區支援”已是大趨勢。
  

更多資料

  守得衰女變乖女 日日都是母親節 10.5.2015  

守得衰女變乖女 日日都是母親節

 

「我想跟其他有子 女在獄中的父母說,不要太悲觀,小朋友學壞只是 過渡期,總有一天會回來你身邊。」曾經用盡心力 勸導吸毒女兒回頭惟未能成功,陳太擔心終有一天 永遠失去女兒,寧大義滅親,報警告發,令女兒當 時非常痛恨她。直至女兒未婚懷孕,終理解媽媽苦心,主動回到媽媽身邊做孝順乖乖女,「以前我好 憎母親節,現時女兒孝順,日日都是母親節。」
  

更多資料

  《父女》生命教育劇場 1-3.5.2015  

《父女》慈善話劇

 

於5月1至3日假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賽馬會黑盒劇場順利舉辦生命教育劇場《父女》。籌辦劇場的目的是讓更生人士以過來人身份參與,讓他們與社區接觸,既得到別人的鼓勵,避免重犯,亦能以身作則,宣揚預防犯罪意識。

更多資料

  

  創業生力軍 著重實戰經驗 30.4.2015  

創業生力軍 著重實戰經驗

 

隨著近年的創業風氣上升,支持青年創業的平台及計劃亦愈來愈多。獲得本會「恒生青年創業計劃」資助的Kenneth日前接受香港經濟日報《CSR Times》的訪問,談及自己過往的打工經驗,如何透過計劃成功地由「打工仔」轉做「老闆」,並與讀者分享箇中的苦與樂。
  

更多資料

  「萬千寵愛」直播訪問 27.4.2015  

「萬千寵愛」直播訪問

 

自4月26日起一連三個星期日,本會家庭支援服務的社工、義工及幾位服務使用者於電台節目「萬千寵愛」接受「母親節特輯」的直播訪問,配合5月10日的母親節。本會藉此感謝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萬千寵愛」及主持葉韻怡小姐的邀請。「母親節特輯」已於5月10日完滿結束,錯過了直播的朋友,請按以下連結取得更多資訊及於網上收聽重溫。
  

更多資料

  「優勢為本」 治情緒秘方 27.4.2015  

「優勢為本」 治情緒秘方

 

自2014年,本會引入並開始推行由美國堪薩斯州大學所創立的「優勢為本」介入模式,邀請了45位精神病、情緒病患者、康復者及受睡眠困擾人士接受研究。此服務讓研究對象重新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優勢為基礎,並訂立目標,在社工的協助及評估下逐步實行,有助他們復元。 此介入模式的研究成果除了於3月26日透過發佈會分享外,亦吸引了「TVB週刊」報導。詳情請參閱第931期「TVB週刊」的介紹或按此閱讀

  邊青創業.優勢發展 4.4.2015  

邊青創業.優勢發展

 

創業需要充足籌劃﹑決心及拼搏精神,並非適合每一位青少年。然而對於曾違法或邊緣青少年來說,雖然就業本身有種種局限,但如果得到適當的培訓和指導,創業反而可能會開闢一條人生出路,讓他們振作向上,突破生活的困局。 自2014年8月,香港善導會得到恒生銀行的全力支持,展開了恒生青年創業計劃,幫助有志創業的青年更生人士、邊緣青年及低學歷青年將創業想法付諸實行。主要服務包括創業培訓、創業資助、創業支援及就業服務。至2015年2月,已有超過100名青年受惠於計劃,當中有8個創業計劃更獲得資助作起動基金,開展業務。

相關報導:

  優勢為本介入模式成效研究發佈會 26.3.2015  

優勢為本介入模式成效研究發佈會

 

香港善導會於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順利舉辦了「優勢為本介入模式成效研究發佈會」,針對香港精神健康服務,探討優勢為本介入模式的復元成效、其適用程度及需要作出調整的範疇,並邀請精神科專科許龍杰醫生、香港城市大學専上學院社會科學部首席講師張兆球博士、以及本會兩位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會員對其成效分享及表達意見。是次發佈會一共吸引了50人參加,對優勢為本介入模式作出相應的交流及分享。

相關報導:

  「有你同行」直播訪問 25.3.2015  

「有你同行」直播訪問

 

本會有幸獲得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有你同行」主持陳頴洪先生及葉韻怡小姐的邀請,於2015年3月25日下午4時30分至5時30分「升級家長計劃:毒海重生」環節接受直播訪問。

本會健康教育服務督導主任劉子進先生連同過來人朋輩教育工作者阿華,及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機構主管袁巧仙女士,一同接受訪問。訪問中除了由阿華亦親自剖析如何於毒海中站起來、重新生活,亦講述於香港善導會任職兼職朋輩教育員對其康復更生道路上的意義及重要。

請按此收聽

  2014/2015 精神健康月「智Fit精神健康計劃 – 智Fit長者與地區」正念人生活動花絮 10.2.2015  

2014/2015 精神健康月「智Fit精神健康計劃 – 智Fit長者與地區」正念人生活動花絮

 

2014/2015「精神健康月」主題為「活到老、樂到老 – 代代關注長者精神健康」,目的是提高社會大眾對長者精神健康的關注,促進長幼共融,其中一項重點活動是「智Fit精神健康計劃 – 智Fit長者與地區」,鼓勵社區團體在區內推廣長者精神健康。香港善導會朗澄坊是其中獲獎團體,他們構思了家、點、「正」計劃,籌備了一系列活動,以靜觀正念手法提升長者身心靈健康,同時提升社區關注長者精神健康的意識。這計劃包括作「耆英使用手冊」徵求比賽、重整耆望 – 正念自悠行工作坊及好正「家」連嘩等活動。

更多資料

  

  積極進修成化妝導師 更新媽媽重返正途 25.1.2015  

積極進修成化妝導師 更新媽媽重返正途

 

從錯誤中成長!曾經販毒入獄的賴佩斯,為向女兒樹立榜樣,決心改過自身,重踏正軌。刑釋後,她報讀僱員再培訓局課程,現已成為一名化妝導師,並組成一支二十多人的化妝團隊,踏上繽紛人生路。

「唔緊要,衰咗咪再嚟過!每個人都有唔同嘅過錯,只要畀自己機會,好似我咁,唔好以為自己一文不值,一定有個人優點同特質,只要發揮所長,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活得更精彩。」賴佩斯以身作則,勉勵更生人士不要氣餒,努力向前,堅持下去,定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相關報導:

 
  學建展台飾櫃 迎展覽會 11.2.2015  

學建展台飾櫃 迎展覽會

 

書展、美食展、珠寶展、玩具展,大大小小的展覽在展期前後,都需要一班工作人員搭建及拆卸展台及飾櫃,尤其香港的展覽業在近20年十分興盛,但搭建人材十分短缺,故坊間有不少機構開辦展台建造及佈置課程,訓練學員掌握有關知識及實務技能,找到更多就業出路! 香港善導會為其中一所提供相關課程的機構。

更多資料

  

  知錯能改 浪子回頭 更生人士自力更生 15.12.2014  

知錯能改 浪子回頭 更生人士自力更生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更生人士都需要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政府和不同社會機構合力在就業、出獄前心理輔導和家屬溝通等方面為更生人士提供支援,協助他們重投社會,但他們普遍自信心低落,很需要社會公眾的接受、包容和鼓勵。因售賣盜版光碟多次入獄的俊仔(化名)浪子回頭,現時經善導會轉介在明朗服務從事搬運工作,生活充實。務實工作為他帶來滿足感和快樂,他期望通過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其他更生人士:「社企提供支援,更生朋友亦應該跨出一步,嘗試重新投入社會,不要老害怕被人歧視。」

更多資料

  

  總幹事與兩名會友接受「原來生活好快樂」訪問 19.11.2014  

總幹事與兩名會友接受「原來生活好快樂」訪問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吳宏增先生、會友明哥及阿友接受新城數碼生活台節目「原來生活好快樂」逢星期三的「快樂人訪」,並於2014年11月19日上午8時至9時播出。曾因接觸毒品而違法的明哥及阿友接受主持訪問,同時分享其個人經歷及講述香港善導會如何協助兩位改過善遷。

如欲收聽,請按此 

  大學商科生迎挑戰 NGO中學以致用 24.10.2014  

大學商科生迎挑戰 NGO中學以致用

 

商業機構的營運方式與目標縱使有別於非牟利服務機構(NGO),但其管理知識和技巧實有助NGO改善營運表現,推動他們獲得更長遠的發展。為使本港大學工商管理學生更深入認識社區的需要及所面對的挑戰,加強他們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花旗集團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花旗集團—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2014」(下稱計劃),並於早前舉行嘉許禮,與各界分享計劃成果。

更多資料

  

  No script needed for hilarious and thoughtful Detention 12.9.2014  

No script needed for hilarious and thoughtful Detention

 

Usually it's the good students that are complimented, but for once the naughty kids are getting the applause. They're the actors in the dialogue-free play Detention, which is trying to break this prejudice. It's a comedy about four mischievous students stuck in an after-school detention session, overseen by their fiery teacher.

更多資料

  

  模擬法院開庭 「學生律師」激辯 25.6.2014  

模擬法院開庭 「學生律師」激辯

 

法治是香港重要的價值,香港善導會早前舉辦「模擬法庭.公義教育計畫」,三十所中學的高中學生走進嚴肅的法庭,扮演陪審團、律師和證人,參與的學生還與法律界人士開會,研究案情,商討對策,學生在庭上雄辯滔滔,把事情愈辯愈明,學習以理服人的精神。   

更多資料

  

  Mock trials teach students about Hong Kong's legal system 23.6.2014  

Mock trials teach students about Hong Kong's legal system

 

Experiencing an event in real life always leaves a much deeper impression than simply hearing a story. For the Society of Rehabilitation and Crime Prevention, offering a real-life court experience to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s a great way to impress upon them the consequences of crime and how the legal system works in our community.

The society also offers schools talks on crime prevention and students can listen to stories from former offenders, but lecturing teenagers usually doesn't work.   

更多資料

  

  亞洲聯合衛視訪問 1.3.2014  

亞洲聯合衛視訪問

 

亞洲聯合衛視(UNB)於去年七一回歸特輯中訪問了更生人士對香港回歸前後的感受,相隔半年,UNB再度接觸本會,希望以更生人士為題,深入探討他們在離開院所後的情況,尤其是住宿及就業方面所遇到的困難。今次的專題亦特別訪問了本會社工、聘用更生人士多年的僱主及懲教署職員,讓大家從多角度去了解現時政府及社福機構如何幫助更生人士重新融入社會; 並…  

更多資料

  

  六十歲初上舞台,訴說我在黑社會的故事訪前樂隊 《邊緣 組合》成員Mandy 20.1.2014  

亞洲聯合衛視訪問

 

上個世紀末,參與了一項青少年禁毒活動,認識了Mandy,他當時人氣爆燈,在台上跟青少年談要珍惜前途,不要行差踏錯,這些老掉牙的勸導,不一定叫學生們仰頭大睡,這視乎講者是否搞Gag, 但更在乎是講者的經歷,Mandy被判無期徒刑,卻跟其他囚友在赤柱成立了…  

更多資料

  

  部份南亞童流連公園街頭乏照顧 23.9.2013  

部份南亞童流連公園街頭乏照顧

 

油麻地一帶有很多南亞裔兒童流連,早前有線電視記者追縱一名七歲的尼泊爾裔小孩,發現不少南亞裔小童下課後無人管教,記者亦帶同本會的尼泊爾輔導員Pujan到這些孩童流連的公園了解情況。這次報導不但引起政府部門和外間團體關注這位南亞裔小童的情況,亦讓不少公眾人…  

更多資料

  

  更生人士演出話劇 以生命影響生命 17.12.2012  

更生人士演出話劇 以生命影響生命

 

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壁屋356588敬上」由陳永泉導演,講述主角在獄中寫家書的故事。此劇由更生人士和義工共同演出,更生人士以自身的經歷勉勵今天的年青人知法守法、珍…  

更多資料

  

  法定最低工資 - 殘疾僱員權益生產能力評估要認識 07.08.2012  

法定最低工資 - 殘疾僱員權益生產能力評估要認識

 

《最低工資條例》由2011年5月1日起實施,法定最低工資適用於殘疾僱員,一如適用於 健全僱員。因此,殘疾僱員同樣有權收取不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薪酬。顧及到一些殘疾人士可能會面對就業困難,法例同時提供了特別安排,讓因殘疾以致生產能力可能受損……

更多資料

  

  Drug use on the fringes 13.7.2012  

Drug use on the fringes

 

Gurung Milan is a Hong Kong-born Nepalese. After the 38-year-old finished high school here, he went to university in Nepal but dropped out and came back to our city to work. When his friends approached him with 『cough syrup' a year later, he just couldn't resist. He started getting into it and, later, he progressed to heroin. Soon he was spending $400 every day on drugs. Then he quit his job and his life was on a downward spiral. 「It was very painful at that time,」 says Milan. 「You just can't handle it – not only your job, but relations and other things too. You just fail them. It takes you to that point where you can't get things straight – and it just goes on and on.

更多資料

  

  精神病康復者服飾展 4.6.2012  

精神病康復者服飾展

 

香港善導會龍澄坊與香港理工大學聯手舉辦「穿出新天地」活動,參與學生運 用課堂知識,幫助精神病康復者設計出DIY服飾,並舉行公開展…

更多資料

  

  律政新人學公義 20.5.2012  

律政新人學公義

 

「Court!」夠鐘開庭!今次法庭並非審理甚麼擄人勒索案,而是由一班中學生擔任律師,來一場激烈辯論,審訊一宗「懷疑入屋犯法罪」。中學生都可以審案?其實他們是參加了香港善導會主辦的「模擬法庭.公義教育計畫」,透過參與模擬法庭比賽、公義智囊團等,認識本港的司法制度,體會公義的重要性。

更多資料

  

  May 姐任包糭賽評判 大讚更生人士做糭好吃 5.5.2012  

May姐任包糭賽評判 大讚更生人士做糭好吃

 

日前有專門幫助更生人士康復的機構香港善導會特意請May姐,為其在荷里活廣場舉辦的「糭有你鼓勵」親子包糭大賽擔任評判。善導會除了安排師傅教大家包糭,還大派試食,May姐試過都大讚好吃、兼且非常足料… …

更多資料

  

  社企辦親子包糉賽 鼓勵接納更生人士 5.5.2012  

社企辦親子包糉賽 鼓勵接納更生人士

 

菠蘿、香腸、粟米等都不是一般慣常拿來做糉的材料;但今日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 一班小朋友發揮創意,把這些新式做糉材料重新配搭,做出一隻又一隻讓人驚喜的 "心意糉"… …

更多資料

  

  法院社工以一頂萬 候審人無援 19.4.2012  

社企辦親子包糉賽 鼓勵接納更生人士

 

「好無用,諗過死咗去就算。」阿明(化名)去年偷竊罪成,被判罰款及緩刑。他憶述判刑前四個多月猶如置身刑場:「好沉重,好大壓力,瞓唔到,成日唔想講嘢。」被問及壓力由來,他沉思卅秒後說:「唔知點面對家人。」 …

更多資料

  

  三高女壓力大成竊賊 8.4.2012  

三高女壓力大成竊賊

 

近日有多宗有關三高女偷竊的報導,這群高學歷、高收入、介乎三、四十歲「高齡」的女性因為不擅長處理情緒,在面對多種壓力下,容易失控做出偷竊行為 …

更多資料

  

  社企開源創新,增生意助更生人士 6.4.2012  

三高女壓力大成竊賊

 

面對租金上漲、招聘等困難,不少社企求生存,惟有不斷開發新業務來維持競爭力。本會旗下社企「明朗服務」亦由過往的展覽支援、清潔維修等服務,拓展至食物生產。 「明朗服務」的員工八成為更生人士,協助更生人士重投社會亦是社企一直的宗旨。當初開拓食品市場,便是希望更多人認識明朗和更生人士。惟食品生意難做,鋪租昂貴,只能透過展銷會或網上推銷的方法。近年明朗不斷研發新口味,如製作泡菜糉供韓國市場,亦開始研究製作婚禮回禮曲奇,希望以創新的方法打響品牌。 …

更多資料

  

  中秋特稿:釋囚家人盼接納 企業義工表關心 27.9.2011  

中秋特稿:釋囚家人盼接納 企業義工表關心

 

「我有家人是囚犯!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家人!」富湛有限公司董事羅奕萱先生肯定的 道出幫助釋囚的原因。正是羅先生的無私精神,願意把釋囚看成自己的家人,也感染了他的員工,成立了企業義工隊,於中秋前夕到多個釋囚家庭送上關心… …

更多資料